近日,我国湖南省绥宁县的一座侗族大歌传承基地正式落成,标志着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。活动现场,百名少儿欢聚一堂,共同学习演唱这一千年传唱的天籁之音。
侗族大歌,被誉为“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”,源于我国广西、贵州、湖南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区。这种以集体合唱为特色、旋律优美、节奏明快的民间音乐,承载着侗族人民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情感。然而,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,侗族大歌面临着传承危机。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,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,终于建成了这座侗族大歌传承基地。
这座传承基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,内设有侗族大歌展览馆、教学培训室、录音棚等设施。在展览馆中,游客可以了解到侗族大歌的历史渊源、演唱技巧以及相关文化背景。教学培训室则成为了百名少儿学习侗族大歌的重要场所。
活动现场,百名少儿身着侗族传统服饰,在老师的指导下,开始了侗族大歌的学习之旅。他们从简单的旋律学起,逐步掌握了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。在老师的带领下,孩子们的声音此起彼伏,宛如天籁之音在传承基地上空回荡。
“侗族大歌是我们的宝贵财富,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它、喜爱它。”传承基地负责人表示,此次百名少儿学习侗族大歌,旨在培养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,让他们成为侗族大歌的传承者。
据了解,这座传承基地还将开展一系列活动,如侗族大歌比赛、侗族文化讲座等,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侗族大歌的传承工作。此外,基地还将与国内外高校、研究机构合作,开展侗族大歌的学术研究,为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在传承基地的落成和少儿学习侗族大歌的背后,是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侗族大歌传承工作的重视。他们希望通过这座传承基地,让侗族大歌这一千年天籁之音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此次传承基地的落成和少儿学习侗族大歌,无疑为侗族大歌的传承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,侗族大歌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,让更多人领略到这一千年天籁之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