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宁县竹编工艺入选职教课程,校企共建非遗工坊助力传承与发展

原创
木粉站群 4小时前 阅读数 7 #下载特区
绥宁县竹编工艺入选职教课程,校企共建非遗工坊助力传承与发展
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,各地纷纷采取措施,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。湖南省绥宁县竹编工艺作为一项历史悠久、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,近期入选了职业教育课程,并与企业共同建设非遗工坊,为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绥宁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,有着丰富的竹资源,竹编工艺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。绥宁竹编工艺以竹材为原料,经过劈、削、编织等工序,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。其产品造型美观、质地坚韧,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传统竹编工艺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危机。

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,绥宁县政府积极推动竹编工艺进入职业教育体系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县职业教育中心将竹编工艺纳入课程体系,并聘请当地技艺精湛的竹编师傅担任授课教师。此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竹编技艺的机会,也为竹编工艺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。

在课程设置上,职业教育中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让学生在学习竹编技艺的同时,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。课程内容包括竹编工艺的历史、工具材料、编织技法、产品设计等,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。此外,学校还定期举办竹编工艺展览,让学生和社区居民共同感受竹编艺术的魅力。

值得一提的是,绥宁县竹编工艺还与企业合作,共建非遗工坊。该工坊集生产、教学、展示、销售于一体,旨在为竹编技艺传承提供平台。企业通过工坊向学生提供实习机会,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竹编技艺,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人才资源。

非遗工坊的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许多学生表示,通过参与工坊的生产活动,他们不仅学到了竹编技艺,还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。同时,企业也通过工坊,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,扩大了市场份额。

绥宁县竹编工艺入选职业教育课程,校企共建非遗工坊,这一举措为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。未来,随着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,相信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。

总之,绥宁县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、学校的支持、企业的参与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。在新时代背景下,我们要充分发挥竹编工艺的独特魅力,让这一民间艺术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,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贡献一份力量。

推荐文章
热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