绥宁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开馆,AI技术助力濒危多声部唱法传承

原创
木粉站群 4小时前 阅读数 11 #玩家江湖
绥宁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开馆,AI技术助力濒危多声部唱法传承

近日,我国湖南省绥宁县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正式开馆,标志着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。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开馆仪式上,AI技术被应用于复原濒危的多声部唱法,为侗族大歌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侗族大歌,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,以其独特的多声部唱法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美的旋律,享誉世界。然而,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,侗族大歌面临着传承困境。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,绥宁县投入了大量人力、物力,致力于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的建设。

绥宁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位于湖南省绥宁县,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,集展示、研究、教学、传承于一体。馆内设有侗族大歌历史展厅、侗族大歌艺术展厅、侗族大歌传承基地等,全面展示了侗族大歌的历史、艺术、文化内涵。

在开馆仪式上,AI技术复原濒危多声部唱法成为一大亮点。通过收集、整理侗族大歌的音频资料,AI技术能够快速识别和提取多声部唱法的特征,进而实现对濒危唱法的复原。这一技术的应用,为侗族大歌的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据了解,此次AI技术复原的多声部唱法包括侗族大歌中的“长歌”、“短歌”、“山歌”等。这些唱法在侗族民间流传已久,但由于种种原因,部分唱法已经濒临失传。通过AI技术的复原,这些濒危唱法得以重现,为侗族大歌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此外,绥宁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传承活动。如定期举办侗族大歌培训班,邀请侗族民间艺人传授技艺;开展侗族大歌进校园活动,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侗族大歌;举办侗族大歌比赛,激发人们对侗族大歌的热爱。

专家表示,AI技术在侗族大歌传承中的应用,不仅有助于濒危唱法的复原,还能为侗族大歌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。未来,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,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将更加美好。

总之,绥宁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的开馆,以及AI技术在复原濒危多声部唱法中的应用,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。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,侗族大歌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。

推荐文章
热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