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步苗绣非遗工坊助力安置区妇女增收,留守妇女月均创收4000元

原创
木粉站群 6小时前 阅读数 9 #新服暴击区
城步苗绣非遗工坊助力安置区妇女增收,留守妇女月均创收4000元

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我国各地纷纷探索创新,助力农村妇女实现增收致富。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便是一例。在该县,一项名为“城步苗绣非遗工坊”的项目成功进驻安置区,为当地留守妇女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,使她们月均创收达到4000元。

城步苗绣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。然而,由于传统工艺传承困难,加之市场竞争力不足,这一传统技艺在现代社会逐渐衰落。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,城步苗族自治县积极探索创新,将非遗工坊引入安置区,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学到这门技艺,实现增收致富。

非遗工坊进驻安置区后,当地政府积极组织培训,邀请专业绣娘为留守妇女传授苗绣技艺。通过系统学习,妇女们不仅掌握了苗绣的基本技巧,还学会了如何制作各种精美的刺绣产品。在政府的帮助下,她们将所学技艺转化为生产力,通过线上线下销售,将产品远销国内外。

据了解,参与非遗工坊的留守妇女中,大部分为家庭主妇或照顾老人的妇女。她们在工坊中学习、创作,既丰富了业余生活,又实现了经济独立。据统计,目前参与非遗工坊的留守妇女月均创收达到4000元,这一收入对于她们来说,无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。

非遗工坊的进驻,不仅让留守妇女实现了增收,还为安置区带来了积极的社会效应。一方面,工坊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,缓解了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;另一方面,非遗工坊的运营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,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。

为了让更多留守妇女受益,城步苗族自治县还计划将非遗工坊模式推广到其他安置区。通过加大培训力度、拓宽销售渠道、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措施,让更多妇女掌握苗绣技艺,实现增收致富。

此外,非遗工坊还注重传承与创新发展。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,工坊鼓励妇女们创新设计,将苗绣与现代元素相结合,创作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。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,还能让苗绣这一传统技艺焕发新的生机。

总之,城步苗绣非遗工坊的进驻安置区,为留守妇女带来了新的生活希望。通过传承和创新发展,这一传统技艺正逐渐焕发新的活力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苗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在更多人的努力下,走向更广阔的舞台。

推荐文章
热门
标签列表